
鱼洞老街位于鱼洞城区东端、箭滩河与长江交汇处,东起龙洲湾,西至鱼洞新大桥,全长约1.2公里。这条街道自民国时期初露繁荣,到抗战时期,由于居住人口猛增而兴盛,后来逐渐成为重庆小有名气的水码头。

浮在水道上的街市
TEXT
鱼洞老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街上拥有不少的作坊、客栈、店铺、茶馆、仓房。老街还是盐、糖、药材、山货等物资的集散地,水路经常是百舸往返,而陆路的力帮、马帮则是络绎不绝。旧时老街的繁华是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干线的影响所致,其码头文化、宗教文化、地域文化等皆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,极富特色。


码头文化在鱼洞老街极为凸显。解放前,鱼洞不通公路,上江津、下重庆,全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。

鱼洞数千米的江岸线上有九座码头,其中朝天嘴码头是上下船只停泊的主要码头,而一上岸便是鱼洞老街最繁华的街市。

隔着箭滩河,鱼洞老街连着新街,而两街来往的交通工具被称为“拉扯渡”的渡船,这种过河的交通工具使用了几百年。

民国年间,鱼洞老街修筑了五墩四洞石板桥,但一到涨水仍然使用拉扯渡,一直沿袭到建国初修建大桥方才终止。


镶在石板中的流年
TEXT
鱼洞老街的建筑风格极好地体现了重庆的地域文化,街道依山坡而建、占地约0.8平方公里,由大体呈“U”行的宽窄不一、长短不一的坡街和阶梯踏道式巷井构成。

街道和阶梯踏道均由各种不同规则的青石板材(少量的条石)镶筑而成。


街道两旁民居多为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,大多数是穿斗式木竹结构(现多数已改为砖木结构),小青瓦房构成四合院,具有浓厚的清代遗风。


老街今日的辉煌
TEXT
如今沿街漫步,我们似乎还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熏香,那些记忆里的景与人,定格成了脑海中无数鲜活生动的画面。迷离的老街,淡淡的怀念,终究都化成了记忆中被深深铭刻的曾经。

昔日的江边小镇,如今已成为重庆主城核心区,时代的变迁让鱼洞老街逐渐成为历史。

老街拆迁后,老街公园得以重生,老街打造成具有明清文化底蕴,又高贵典雅的集休闲娱乐、观光旅游、商贸居家为一体的文化古镇。


走在鱼洞的滨江路上,视线穿过昔日的鱼洞老街、今日的老街公园与龙洲湾新城,脑海中瞬间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反差,这种反差是历史留下的真实写照。

鱼洞老街,她穿越流年,带有独特的重庆气质,让两个时空在此地交叠辉映,她耀眼得 让注视她的人们,永恒的记住了光阴的回眸。
